導讀
日前,新法制報“平安江西”欄目頭條刊登水投建設集團管理的共青城市漿潭聯圩提升改造PPP項目在平安創建方面的經驗做法——《規范建設程序責任細化到人》,今予轉載,與大家分享學習。
規范建設程序責任細化到人
江西省水利投資集團推進平安企業創建取得良好成效
建設項目平安與否,關系到一個公司能否安全發展;農民工工資能否發放到位,關系著基層社會能否和諧穩定。近日,記者從江西省水利投資集團(以下簡稱“省水投集團”)了解到,今年以來,該公司高度重視項目質量和安全生產工作,嚴格防范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,推進平安企業創建。截至目前,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,未發生因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而引發的上訪事件。
破解資金技術難題
金秋十月,在漿潭聯圩施工現場,20余名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防汛亭澆筑,現場一片繁忙景象,這是省水投集團下屬建設公司的一個漿潭聯圩加固整治工程,處于掃尾階段。
記者了解到,漿潭聯圩提升改造PPP項目位于共青城市蘇家垱鄉境內,全長16.205km,屬江西省鄱陽湖區保護面積萬畝以上的109座單退圩堤之一,保護耕地面積2.6萬畝,受益人口3.5萬人。漿潭聯圩經歷了1992年潰堤、1995年和1998年漫頂潰堤,防洪短板暴露無遺,急需除險加固。然而,萬畝以上單退圩堤加固工程資金投入量巨大。省水投集團踐行“責任、擔當、創新、卓越”企業核心價值觀,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中標漿潭聯圩提升改造PPP項目,作為社會資本方和承建方,為當地政府在全省率先啟動萬畝以上單退圩堤除險加固工程,總投資2.1億元,破解地方政府資金、技術兩大難題。
建立安全生產責任體系
在建項目的安全與否,直接關系到整個企業甚至基層社會能否和諧平安。
省水投集團要求各項目部堅持高標準施工原則,嚴格落實責任,規范建設程序,加強對建設質量的監督檢查。
據悉,漿潭聯圩工程項目部與業主單位、監理單位共同成立質量聯合檢查小組,每兩天對施工現場的質量進行聯合檢查,工程的5個標段都安排了現場監理隨時在場監督。工程嚴格執行質量三檢制度,嚴把階段驗收,確保工程按時高質完成。
為了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,項目部與公司、項目管理人員、勞務隊伍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,層層把控,將安全生產責任進行逐級分解和傳導,最終落實到一線管理者和操作者,做到細化到人、落實到崗,防止出現安全生產工作缺位的現象,逐步建立了安全生產責任體系。
設專戶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
“我們進工地前,要先把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在施工處復印,聽說我們的工資都有專門的渠道發放,以防工資拖欠。”在省水投一建設施工項目作業的張愛國告訴記者,進項目半年多來,工資每個月都是按時按量地發放到位,在這做事,安心多了。
記者了解到,該公司所有建設項目均與當地人社局簽訂了協議,在人社局成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。施工隊收集所有農民工身份證、銀行卡后,在專用賬戶開戶,所有農民工工資都走專戶,人社局施行監管職能,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