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市漿潭聯圩有序進洪后農田被淹情況
共青城市漿潭聯圩行洪后,共青項目公司全力排澇后情況
7月中旬以來,鄱陽湖區遭遇超98年洪水22.52m的歷史最高水位,達22.62m。7月13日18:00,按照國家應急部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決策調度,漿潭聯圩等單退圩堤有序進洪。為防止該工程5個總裝機容量1760KW的電排站蓄洪后被淹,共青項目公司配合當地政府于7月12日連夜拆除了機站所有設備并轉移至高處存放。
至7月15日行洪結束,漿潭聯圩進洪量估算達1700-2000萬立方米,圩內水位平均上漲約1m,最深處可達2m,一眼望去圩堤內大多已是汪洋一片。此時正值長江中下游早稻搶收季節,中稻尚未成熟,晚稻亟待播種。若無法及時排水,補種晚稻的可能性便微乎其微,莊稼作物將得不到有效保收。
7月17日,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,共青項目公司迅速組織人員重新安裝電機、配電箱等機電設備,經過一周的日夜安裝和反復調試,所有機站于23日陸續恢復排澇能力,24小時滿負荷狀態下總排水量可達130萬立方米/天。在此期間,共青項目公司還協助鄉政府在漿潭聯圩二處增設了20臺37KW臨時潛水泵用于排澇,排水量54萬立方米/天,總排水量達到184萬立方米/天。
在排澇設備滿負荷運轉下,截至7月28日,圩內水位已下降約50cm,地勢較高處的被淹稻田成片露出了水面,提高了“早稻損失晚稻補”的可能性。預計8月7日立秋前大部分稻田具備晚稻播種條件、8月10日圩堤內全部水位基本達到行洪前水平,保護了2.6萬畝耕地,保障了農業生產。
下一步,共青項目公司將繼續全力做好排澇保障,力爭最大程度上減小內澇經濟損失,為打贏漿潭聯圩蓄洪區晚稻搶播戰彰顯國企擔當。